如何活在不可逆轉的全球崩潰 封面圖片

如何活在不可逆轉的全球崩潰

     

近年來,環境危機的警號已經到了無法忽視的地步。人類將地球逼至極限,讓其陷入一連串交織的災難之中,科學家稱之為「多重危機 polycrisis」。這早已不是遙遠的威脅,而是當下正在發生的現實,並且正動搖著全球生態系統、經濟體系和各個社群的根基。

雖然仍有人抱持扭轉局勢的希望,但殘酷的事實是:我們已經走得太遠。方向早已確定,傷害已然造成,未來沒有神奇的解方。我們唯一能做的,就是盡力在這場多重危機中生活下去,並面對愈發殘酷且不可預測的未來。

隨著氣溫上升、生態系統崩解、資源衝突加劇,我們的世界不可能回到從前。對我們這一代尚有年輕子女的人來說,那個曾經嚮往的未來已遙不可及。剩下的,是我們對崩潰力量的理解、對艱辛生活的承擔,以及在熟悉的一切逐漸消逝時努力調適的責任。

與其幻想一個完全擺脫危機的世界,我們更需要做好面對「危機即常態」的準備。接受這種現實之後,我們依然可以做出一些選擇,雖然僅僅是為了在逐漸擴大的裂縫中爭取一絲生存的空間。

接受新常態

不要抵抗正在演變的環境,而應學著適應。高溫、極端天氣、資源短缺都將成為日常的一部分。試圖讓自己和家人完全避開這些問題,只會延後面對現實的時刻。

找到可能的韌性

與其依靠脆弱的全球供應鏈,應努力提升在地的自給能力。例如支持在地食物生產、建立社區互助網絡,並準備在電力與水源中斷時如何應對。這些改變不會終結多重危機,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存機會。

重新思考孩子的未來穩定性

要讓下一代理解他們所繼承的世界有其極限。過去那種追求「繁榮與穩定」的傳統道路可能不復存在,培養他們的適應力與資源運用能力,比任何紙上談兵的理想都更加重要。幫助他們為「在匱乏中求生」做好準備,而不是期待無盡的成長。

選擇更簡樸的生活

面對資源持續短缺的未來,現在就開始「少消費」或「慢消費」,才能在不遠的將來減緩壓力。減少使用一次性產品、學會修繕取代汰舊換新、培養節約的習慣,在不斷縮小的資源供給中尋找更踏實的安頓方式。

實踐徹底的接受

多重危機要求我們重新檢視期待與價值觀,接受人類共同的命運,並以新的方式面對生活——重視韌性、適應力,以及對身邊人事物的關懷。當我們見證地球正一點一滴地瓦解,也許能在這種「重新定位」的過程中找到一絲立足之地。


我們已不再能幻想全盤逆轉的美好結局。當我們眼見野火肆虐、生物種日漸消失、海平面不斷上升與社會動盪蔓延,未來的發展已不再指向任何「修正」或「回歸正軌」,而只剩如何在一個資源短缺、生態貧瘠且充滿變動的世界中勉力度日。

我們出生在一個不同的時代,自然資源曾相對豐富,未來也令人憧憬。可對我們的孩子而言,那已經是個不存在的世界。他們將在一個「危機恆常化」的時期中長大,經歷環境衰退、經濟艱困、社會不穩所交織的生活。這條路沒有簡單的解方,也沒有完美的方向。

唯一能做的,就是坦然面對即將到來的挑戰,在早已面目全非的世界裡竭盡所能地生存。對我們這些擁有年輕子女的父母而言,這種體悟尤其沈重:我們再也無法為孩子築起免於崩潰的保護網,而是必須協助他們(以及我們自己)學習在這個變異中的世界裡找到活路,接受長期衰退的事實,並在崩潰的縫隙中珍惜僅存的美好與連結。

 2025-02-22